•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(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/
   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)双向转诊单位
  • 重庆市南川区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
  •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医院
  • 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理事单位
中文 | English
Menu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科普
卓同年的体用融摄 |近十年最有深度的中医养生体系
时间:2019-11-24 点击数:3604 字体: 发布来源:加拿大(Riseweekly) 作者:纪录中医

卓同年.jpg

卓同年
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高级顾问

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团执行委员

加拿大极康中医院院长

加拿大卑诗省注册高级中医师

纪录片《千年国医》学术顾问

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

中医对生命的认识、敬畏和关怀,是自内向外散发出的人性光芒。所以,为人医者,必先诚其意,精其术,正其心,这是一种至真至善的信仰。从中国移居加国的卓同年,在千禧年之际创办了"加拿大极康中医院"。

多年来卓同年宛如坚船利剑,在北美破冰斩浪,划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其医名早已跨越族裔和地域界限远播四面八方。他既是中医全球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;又并不是把目光只关注在病人身上,而是投向芸芸众生,创建了一套非常落地的大中医养生体系。


唐代大医孙思邈说"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,治未病之疾,医之于无事之前,不追于既逝之后"。在卓同年看来,一个真正的好中医,固然是治病的高手,但同时必须是养生的行家,可以说,治病救人是逐末,养生之道才是求本,多年来他通过《老子》、《内经》的"生道"实践,虚静守一,在慧观态中整体把握生命的隐性质元,和400多位百岁老年的修真对话,兼容儒释道之学,精勤以求,探赜索隐,得天地之气,融心法大旨,道法自然,终于跳出同时代的一般养生格局,把握高屋建瓴的思维理法,终得中医养生之精髓。

自《庄子•内篇》首次提出“养生”一词,通过养精神,调饮食,练形体,慎房事,适寒温等各种方法,保持身心健康,防止各种疾病,从而就能延年益寿的思想一直就扎根在中国人思维烙印里,从养生就是养阳气到养生就是养心;从养生就是“谨道如法”到养生就是超越生命法则。卓同年经过了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有了悟真的跳跃。简单地说,卓同年的养生体系可以浓缩成三段文字,就是“同年养生平人说”“ 同年养生大修法”和“同年养生涅盘论”,它们各自独立成篇,却又交互作用,分别代表了养生理论拾级而上的三个阶段。

在人类最宜居城市温哥华的西区的极康养生会所入口的厅堂里,写着这三级理论的看牌分立两侧,像是迎宾,又蕴含某种象征意义:入得此门,你也就从此踏入一道修行的门槛。


一、中正通畅:“同年养生平人说”

“天人相应,中正平和,动静相宜,形与神俱,脏藏腑传,经络通畅,骨正筋柔,气血旺盛”在“同年养生平人”说里,卓同年首先强调了没有大病才养生的观点。接着谈了概念,厘清基本认知。他说,人是借由“气”这个媒介与天相通的,“气”是人与天地万物相通应的中介和桥梁。而中正之道即是天人相应的基础。要取“中正”位置,五脏六腑才能到位获得平衡,而“中正”之位取自周易,《文言•乾》“大哉乾乎!刚健中正,纯粹精也”。中正二字本义是指乾卦九五与九二也,而是否居中,正与不正是判定吉凶及其相互转换的关键。接着是动静相宜,在这对概念中,多数人只知运动有益健康,却对静止的深意不求甚解,卓同年举例,烈马基本无法活过30岁,而静止的乌龟却能活过百年,道理何在?是因为 “动”主外,止于强健肌肉,“运”却可达至五脏,调动心肝脾肺肾的健康运转。


以卓同年的洞察,现代社会偏重于形体与大脑的结合,忽视或不了解形体和心灵的关联,但中国古代先哲对此早有体认,他们称此为灵魂,也就是今天人们口中常提及的“神”。“神”作用于睡眠状态的人体,如果有的人生理年龄已经是50岁了,但他某一方面的情智却只有5岁,那么这个人的“神”肯定出了问题,就会失魂落魄,叫形与神不俱。同年养生大修法就是帮他们找回缺失的魂魄部分,达到形神兼具的佳境。其他诸如脏藏腑传,经络通畅,骨正筋柔,气血旺盛,都是中医理论在具体养生法门中的贯彻落实。


卓同年很善于把艰深难懂的古代智慧转化为现代概念加以转述。比如,他把“经络” 形象地比喻为大楼的电力系统,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可以感知,却无法用现代医学和科学手段加以验证,原因在于它属于四维空间的范型,而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对宇宙认知的转化成果仍止于二维空间。就像经络,人体只有当这个“电力”系统通畅时,这栋“大楼”才能正常运转,如若某个部分出现淤塞阻滞不通,相应功能也会受阻,外化反映到某个部位,就会出现痛、酸、麻等不适,若置之不理则可导致器质性病变。

| 二、五步重生:“同年养生大修法”

第二阶段 “同年养生大修法”,是同年养生理论的重点,也是最实修方法,但是“数术”合参。卓同年总结出五大重生步骤是
:净通去菀,灌注经络,祝由坐忘,堵漏育精,点燃圣火。净通去菀与灌注经络,对中医略知一二的人相对容易理解,五脏六腑需要净通,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也不例外。换言之,一套房子老了,失修劳损的管道和零部件需要整修疏浚,否则会淤积堵塞,进而生病。很多人把滋补养生当作强身健体的良方,却往往成效不彰,问题出在哪里?卓同年打了一个比方,若把人体比作一座库房,经年累月,里面早已堆积各种代谢废料,若不做清理净通,补是补不进去的,而净通去菀和灌注经络之法,其原理就是作用人体把“库房”腾空,再用道家练功导引堵漏育精,所进补品就能进入体内,被吸收并转化为能量,因此中医认为补法最难,不是一个“吃”字这么简单。


在具体方法中,卓同年特别强调“祝由”的重要性。他解释,所谓“祝由”往浅白了说就是一种“话疗”。《内经》说“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巳”。这是中国古代医学体系中重要的一支,可惜到了近现代逐渐式微或遭到曲解,但它在药物和施针都无法作用于肉体时,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人从小到大一路走来,心理及精神系统也会像生理系统一样沉积垃圾日久成疴,如果说,净通去菀和灌注经络是致力于物理与生理方式的去淤,那么祝由就是对心理及精神层面的清理,它帮肉体找回灵魂,把“神”放回体内。

祝由远溯上古,是集合了古典哲学思想精髓的一种独特疗法,把人的目光从外部世界引向观照内心,通过内观找到心病症结所在,正所谓“心病还须心药医”,最终使之化解并放下,达到“坐忘”的境界,在佛学里就叫做禅定。如何才算是放下了?卓同年说:“当一个人能把自己埋藏心底多年的不堪事当成笑话讲给别人听,就证明他这一道坎已经迈过去了。”


在卓同年看来,西医治病的方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靠打针吃药的方式控制疾病,人为干预身体的自主反应,其实人体是自带了一套备用系统的,就像是飞机有两部发动机,生病时这套系统就会启动,疾病因此会慢慢自愈,但由于种种原因,人体永远只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发动机,待到这架“飞机”报废的时候,备用系统仍是新的,岂不冤枉。“同年养生大修法”正是围绕着如何激发和启动人体备用系统而构建,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、交互作用的养生联动体系。

| 三、体用融摄:“同年养生涅盘论”

《内经灵枢•本神》说“故智者之养生也,必须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,如是,则僻邪不至,长生之视”。儒家讲体用合一,佛法讲诸法实相,般若无智知涅盘无名,看来中医养生是要恒常永久,安乐幸福,真我常驻,心境净化的一个养好圆满的境界。对此“同年养生涅盘论”做了如此描述
“养生是平人走向真人的过程,是粗糙体脱变精微体的体验,是低维度迈向高维度的觉智;养生是元神意志与心灵魂魄的负抱,是法于阴阳与和于术数的洞悉,是形与神俱与天人相应的证悟;养生是线上高频与当下乐趣的通合,是真我顺流与和平快乐的典范,是康健修行与神迹奇现的家园。”

在卓同年的养生体系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,就是承认精神意志对肉体的重要作用。依照“同年养生涅盘论”的图景,养生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对宇宙人生的重新认识,是精神对肉体的超越和升华。能否实现这种超越,关键在于你所处的位置,你是平人还是真人。卓同年解释,老百姓都是庶人,有“生道”层次的不同可分为贤人、圣人、至人和真人,要成为真人,必须能洞悉宇宙和人生之本原,精神内守,把握阴阳,超然独立,寿敝天地。再有就是从粗糙体到精微体的提升,它反映了个体生命对外部世界认知的精准。卓同年说,能在某一领域称为大师的人都是精微体,如大物理学家霍金,他对宇宙的洞察已经到了精妙细微的程度,大师们在自己专精领域的认知,达到了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。


从低维度迈向高维度的分水岭,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生命模式上的差别,卓同年认为,我们平常吃的、喝的、穿的、用的,我们开的车,都处于二维世界里,若是无法跳出这个束缚去观照世界,人就只能停留在低维度里徘徊。像佛陀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们,那些伟大领袖和高僧大德们,他们正是因为实现了个体生命从二维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突破,才站到了比普通人更高的地方去理解宇宙万象,人生境界和状态也因此而大不同,他们能与自然融合,通过气与天地对话,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生命,而唯有那些拥有褔报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。


说到这里,卓同年谈起了年轻时候的阅读经验,他说自己曾经对“有人打你的右脸,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”的修为很不以为然,认为 “人家打你,为什么你不能打回去啊?”在经过数十年研修精进,再回头解读那些高僧大德们的所言所行,就完全“读通”了!看那些高僧大德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让情绪拉下宝座,逢人永远都是说好话,给你证悟的思想,永远给你正能量,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到达线上高频与当下乐趣的通合,处于高维度之上,他们能上能下,在穷乡僻壤住得,到花花世界也能适应,他们早已跳出尘世之外,不为世间任何外物所动,因而不会迷思自我,是顺流与和平快乐的人。 所以,生命的价值是提高自己的维度,是带高时代的普通人。

| 四、创办养生会所  助力中年生命新启航

人类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已历经数千年,从某个角度看一部中国文明史,它其实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破解生命奥秘的养生史,卓同年说,老子、庄子都是这方面的行家,只不过他们的表述与现代人不同,古代一个“神”字,其实已包含了许多层次的意思。


卓同年行医数十载,毫无疑问他的这套养生体系取法中医理论,从儒释道等不同领域汲取营养,更在实践中自主总结提炼,发展提高。他先后走访了四百多位年龄百岁上下的寿星,最后发现,“每一位寿星都有一味属于自己的药。” 其中,对叶嘉莹教授的访谈令他印象深刻,这位年满94岁的诗词大家,风华依旧,逻辑严密,声音清亮,卓同年认为,“她的诗就是她的药”,一位到了中年的人只要能找对了“药”,80岁能爬山,90岁能走路,100岁生活自理应该没问题。


明朝大医张景岳说“人于中年左右当大行修一番,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”。这是极康养生会所创办的基石,也是卓同年养生体系的核心。他想要确立一套对中年养生的新认识。他说,若是把人体比作一部车,人到中年,意味着一部车是时候回厂做一次彻底检修了,其意义在于,这是人生一个重要的拐点,“备用系统”能否顺利启动,关乎此后生命的长度和维度。

为了更方便理解,卓医师举了老鹰长寿的例子,一般认为鹰只能活到35岁,但只有其中5%-10%比例却可以活到70岁,当它们喙、爪子、羽毛都已老化时,若能飞到高处,用岩石把喙敲掉,把指甲和羽毛拔掉,当全部都长出新的时,就能获得重生,再活三十年。而极康养生会所的核心功能,就是要帮助人们像老鹰一样插上新翅膀,在人生的“中年拐点” 上扶一把,把大修做得干净彻底,让50岁之后的人生重整旗鼓跨入一个崭新起点,扬帆再启航。

“养生是中国人独有的一套思想,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,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,推荐给全世界。”他说,病的问题应交给“医”来解决,而老的问题须由“养”来解决,此次在温哥华创办养生会所,就是从“医”界跨入“养”界,运用中国生命科学的软实力,去造福影响更广泛的人群。诚如《易•乾》所说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”。


声明:本文系转载,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