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(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/
   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)双向转诊单位
  • 重庆市南川区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
  •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医院
  • 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理事单位
中文 | English
Menu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科普
盘点 | 清明节里的中医药文化,你知道多少?
时间:2022-04-05 点击数:3870 字体: 发布来源: 作者:
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

qing.png

清明节与中医药文化有着紧密相联的关系,对中医药文化有着非常重要影响,并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,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,充实了中医药文化的底蕴。

清明节与中医药文化

1、清明柳

图片

清明柳是一味极好的中药材,具有清热解毒、祛风利湿的功效,其叶能治慢性气管炎、尿道炎、膀胱炎及高血压,外用可治关节肿痛、痈疽肿毒等;枝条与根皮能治关节炎,外用治烧烫伤;须根能治风湿拘挛筋骨疼痛等;连其树皮外用还能治黄水疮。

2、清明菊

清明菊也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,是一种开在清明时节的野菊花,具有舒肝明目、清热解毒的药用,还能治疗疔疮痈肿、目赤肿痛、头痛眩晕等病症。

图片

这个季节正是春燥时节,肝火旺盛,肝阳上亢,容易出现上述症候。用清明菊泡水代茶饮即可预防又可治疗。

3、荠菜

自古以来,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。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,民谚有云:“三月初三,荠菜当灵丹。”

中医认为,荠菜味甘性平,药用价值很高,具有明目、清凉、解热、利尿、治痢等功效,《日用本草》载“凉肝明目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载“明目,益胃”。

4、鼠曲草

鼠曲草又名鼠麴草,俗称田艾,清明果(青粑),其茎叶入药,为镇咳、祛痰、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、创伤之寻常用药,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。

清明习俗与健康

中医认为人应四时,春季万物生长,机体也是如此。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升而愈盛,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。常言道过犹不及,如果肝气过旺,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,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,还可造成情绪失调、气血运行不畅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。传统的清明习俗中也寓有丰富多彩的养生之道。

1、踏 青

清明时节,时逢阳春三月,春回大地,草青树绿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如此良辰美景,坐在家里是领略不到的。外出踏青对人体有许多好处,人们呼吸新鲜空气,可清肺健脾,增强心与肺的功能。在爬山的过程中,又可以舒筋活络,防止关节老化。特别是在远离城市的郊外或者是海边,山谷负氧离子较多,它不仅能杀死人体内的多种细菌,还可以调节大脑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提高人体的抵抗力。

2、插 柳

每到清明节,人们就有清明插柳的习俗。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。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,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。宋元以后,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,人们踏青玩游回来,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。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,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。春季气候变暖,各种病菌开始繁殖,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。其实,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,古人又赋予柳树复杂的感情,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。

3、放风筝

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4、清明时节谨防“湿邪病”

清明时节雨纷纷。清明节阴雨天气来袭,自然界湿度过大,会危害人体健康,中医称之为“湿邪”。气候潮湿,人体脾胃易受影响,很多人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,还常伴有精神萎靡、嗜睡、身体乏力、舌苔黄腻等,中医叫做“湿邪中阻”。特别是现代人生活、工作压力大,人体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,运动少,如果再加上心情不舒畅,就会导致脾胃功能欠佳,出现和“湿邪中阻”类似的症状。要避免“湿邪病”的侵扰,首先,避免外湿伤身,尽量少呆在潮湿的地方;二是注意劳逸结合,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,因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注意加强体育锻炼;三是合理饮食,多吃一些能健脾化湿的食物,如扁豆、薏仁、冬瓜等,不宜过度食用生冷、油腻的食物,以免助湿伤脾。

5、饮食宜温

清明节又称“寒食节”,在我国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。但其实在清明时节,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行为都应该予以避免。清明饮食宜温,可多进食时令蔬菜、水果,如荠菜、菠菜等,对身体有好处。

6、情绪戒悲怒

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,失去至亲的人们往往选择在这一天到亲人坟前上香祷祝,献上鲜花,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然而触景伤情,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。在此提醒,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扫墓时一定要注意稳定情绪,不要悲伤过度,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,带上常用药品或急救药品,以避免突发疾病。

同时,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,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。由于木生火,如果暴怒易致肝气过旺而引起心火亢盛。其次,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,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。所以,保持心态平和在清明时节养生显得尤为重要。

7、运动不宜过

清明节期间还是踏青出游的好时间,举家老小一起外出,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,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,使心胸开阔、心情愉悦,能使人体阳气增强。需要提醒的是,清明节踏青时不宜运动量过大。老年人的心率应控制在105次/分以内。中青年人相对参数适当放宽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运动量的减少。

另外,清明时节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,花粉飘浮在空中,被人吸入体内后,常出现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、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症状。因此,建议患有急性病、身体弱或过敏体质的人群,要尽量少去踏青,避免直接接触各类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植物。春练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,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、有针对性,建议选择一些慢走、太极拳、练五禽戏、八段锦等。

8、不妨喝点菊花茶

清明前后,不妨喝一些菊花茶。中医认为,菊花能疏风清热,有平肝、预防感冒、降低血压等作用。现代药理研究认为,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、增强心肌收缩力、改善心肌缺血的功用。菊花可与桑葚同泡茶喝,桑葚有养血柔肝、益肾润肺的作用,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。但是,一定要注意的是,久服、过服菊花疏泄太过反倒伤肝,因此饮用菊花茶也要适量。

9、 防春瘟

春瘟是指春季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热性疾病。包括流脑、流感、猩红热、麻疹、风疹等,特点是发病突然、热像偏盛、容易伤阴、流传极快。清明时气候还不稳定,偶尔会有寒潮。特别是北方地区,早晚温差大,风大且干燥,容易影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。

具体做法:注意通风,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。天气干燥时,可以使用加湿器,或放一盆水。多吃水果,多喝水,少吃煎炒油炸食物,少吃鸭肉、狗肉、虾等热性食物。注意加减衣物。

10、防哮喘

清明节前后是哮喘的高发期。这个时候春暖花开,致敏花粉增多,而且风沙大,可吸入颗粒物增多,引发哮喘。过敏性哮喘通常表现为鼻痒、发作性喷嚏、咽痒、鼻塞等,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、咳嗽、胸闷为特征,严重的时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。

少去花粉多的地方,比如公园等地,如果不能避免的时候尽量不要在中午和下午出门,因为中午和下午是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最高的时候,最好戴上口罩。除了预防哮喘,也要预防呼吸道感染。预防呼吸道感染也是预防哮喘的重要环节。因为呼吸道感染也能诱发哮喘。对于花粉过敏的人要特别注意。

11、慎食发物

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的,特别容易诱发某种疾病或者加重现在已经有的疾病的食物。食用适量发物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不适。只是对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发疾病。可能导致心血管、呼吸、消化系统的疾病。这个时节本身支气管哮喘、皮肤病、冠心病也会有加重,再加上吃发物,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。慎食的发物有带鱼、黄鱼、虾、螃蟹等水产品。公鸡肉、鸡头、猪头肉、鹅肉、羊肉等肉类。

12、多食养肝之品

清明时节也是养肝的好机会。清明应多食枸杞、大枣、豆制品、银耳、动物血等对肝脏有益的食物。

还有......

立春后肝气逐渐变旺,清明节肝气最盛。这时要注意调节情绪,使自己心情舒畅,心平气和。

声明:本文系转载,来源于中药材基地网,内容适当有删减。本文只做科普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